俗话常说:“人是铁申银证券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!”这句话强调了食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,尤其是在艰苦的环境下,后勤保障更显得至关重要。在战争年代,士兵的餐食供应问题尤为突出,尤其是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,战斗激烈且环境复杂,官兵的饮食情况常常变得异常艰难。
当时,除了上海益民生产的10公斤重的761型压缩饼干,前线的官兵们还会使用秦皇岛生产的5公斤761压缩饼干。战斗间隙,士兵们不方便做饭时,只能依靠这些压缩饼干和罐头度日。而一旦有机会煮饭或做菜,炊事班便会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士兵们提供热食。那么,在这场战争中,关于士兵们的“吃”又发生了哪些令人为之动容的事情呢?
有一次,解放军部队在向越南进军时,竟然发生了粮食断供的情况。这让很多了解当年战史的人感到难以置信,因为攻占了越南的多个城镇后,解放军按理说可以将当地粮仓的粮食运回国内,可为何还会发生断粮的情况呢?这背后其实是解放军采取的“穿插迂回”战术申银证券,尤其是前线的轻装部队,没有后勤保障,一旦战斗持续超过预定时间,随身携带的干粮便会吃光,导致部队陷入断粮困境。比如东线的121师和123师穿插班庄、扣屯,西线149师447团穿插黄连山垭口,部队在缺粮的情况下,甚至只能靠野菜、野果、青草和树叶维持生计。
展开剩余70%在战斗间隙,有位老兵在回忆文章中提到过一次特别的经历。一天,部队在行军途中稍作休息时,遇到两名执行警戒任务的步兵,他们聊了几句后向老兵求助,表示自己已经几天没有正餐,只能在越南的村庄或田地里寻找一些野果充饥。见此情景,老兵们毫不犹豫地将车上的大米分给了这些步兵。步兵们高兴地喊着“有米吃了”,带着米回到了自己的哨位。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,却透露出战士们彼此之间的关爱与团结。
此外,由于特殊的作战环境,部队有时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得食物,这时他们便不得不向当地越南百姓寻求帮助。有些士兵会用缴获的越南纸币去购买食物,而这些纸币并非一开始就被分发给解放军,而是在攻占越南各大城市后,官兵们从当地的银行、商店和粮店中搜缴到的。这些越南纸币最初是被作为纪念品随手塞进了士兵的口袋,没想到后来竟然在购买食物时派上了用场。想象一下申银证券,士兵们没曾料到,自己当时在银行里无意间拿到的越南纸币,竟成了换取食物的“支付工具”。
然而,很多时候越南百姓已经撤离了,战士们只得在空无一人的房屋里寻找食物。即使是如此,也不放过屋里的粮食或家禽家畜,胆大的官兵甚至会动手宰杀鸡鸭等牲畜,为自己填饱肚子。据昆明军区炮兵部队的一位参战老兵回忆,他们在一次驻扎时,看到一个水塘中有几只鸭子游动,经过几天的忍耐,大家最终决定抓住这些鸭子改善伙食。于是,战士们在水塘周围围了一个圈,只留一个小口让鸭子从那里出来,然后大家用棍棒将鸭子赶到岸边,一顿美餐就此得以实现。
在另一些战斗中,士兵们的食物甚至更为简单。在54军161师的回忆中,部队已经吃光了所有的罐头和压缩饼干,却依然没有粮食。面对饥饿,战士们的眼睛几乎发绿。最终,连长下令“下山杀牛”。在战区,周围的老百姓早已逃散,田里只剩下水牛在悠闲地游荡。面对这样的机会,战士们将水牛制服,挥刀切下其后腿,将鲜肉背回阵地,甚至在敌情严峻的情况下,他们也只能将肉生着吃,血淋淋地撕扯着吞下。
这些艰难的生活和战斗条件并没有打垮士兵们的士气,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念。在这一过程中,不仅仅是为了生存,也是在每一场战斗中展现着极强的忍耐力和坚韧的意志。战士们的坚强和团结,正是那段历史最真实的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